路是人走出來的,只要有一絲可能,人類就不會拒絕向外探索。
90 年開始至今,為了追尋洛克的足跡,已有三千多名國外徒步愛好者,走進了一段我國鮮少人知道的茶馬古道。
這段瀘沽湖至寶山石頭城的茶馬古道,
當年,元太子忽必烈通過它南征大理國,有名的「元跨革囊」典故便出於此。
美國探險家洛克,通過這條路進入了稻城亞丁,讓這條路上至今還流傳著洛克的事蹟。
如今,一批批徒步愛好者為了追尋洛克的足跡,探尋忽必烈南征大理國事蹟,一次次造訪這條還沒有被商業化的穿越線路。
寧靜、祥和、殘酷的生存條件、自給自足的生活.....壯闊、柔美、大氣的風光在這條路上都將一一展現。
這裡,總有一種生活的本質,會直達我們的內心。
01
茶馬古道
舊時風光,現代視野
在我國歷史上,有兩條震驚世界的經貿通道。
其一,是從長安出發,羅馬為終點的「絲綢之路」。
其二、是地處西南,需要穿越海拔 3650 米的拉薩,最終深入尼泊爾、印度腹地的「茶馬古道」。
它也是中國海拔最高的一條商道。
茶馬古道,起于以茶易馬。
西部地區海拔高,氣候嚴寒乾燥,農作物難以生長。
惡劣的自然環境,不僅影響了人的生活方式,也影響了飲食結構。
西部人民,為了解決蔬果缺乏,改善維生素攝取不足的情況,養成了飲茶的習慣。
而我國東部盛產各類茶葉,當地便以馬換取茶葉,各取所需,便有了茶馬古道。
用戶評論